以下文章完全劇透
因為我把所有刪減片段+導演解說看完,所以文章可能會稍微不太一樣。
電影一開始出現女主角Casey,是個與她所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從她的視角看到的是商場上購物的人,再來是她參加同學的生日派對的餐廳,她坐的位置後面有另一桌的先生調位置時撞到她的椅子,她因此而挪位,才移開後服務生便經過告訴她說她不應該坐在這裡,她只好再挪位到邊邊的角落(此段為刪減片段)。這段畫面非常凸顯"在這個世界沒有她的位置"的氛圍。因為同學Claire的父親認為大家應該都要參加,不能有人落單,所以當要離開時,Claire的父親說要親自載Casey回家。上車時有三個女孩:Casey,Claire與Marcia。Clair爸在把禮物放進後車廂時被Dennis人格擊暈,之後三個女孩就這樣被綁走,而真正的故事才在這時候開始。
我很喜歡導演安排的分鏡小細節,原來分裂除了Kevin有多重人格外,還有三個女孩的分裂

有些影評說當初戲弄Barry人格的兩個女孩是Claire與Marcia,我也贊同這個說法,因為Dennis人格(或許還有Patricia)人格跟蹤這兩個女孩有數個月,這是經過計畫的綁架,Casey只是倒楣一起上了車。
故事有兩條線,一條是被綁架的三位女孩,另外一條是與心理醫生Dr. Fletcher的線路。
從Dr. Fletcher的路線可以知道Kevin Wendell Crumb有23+1種人格,分別為:
1. 巴瑞(Barry)
2. 傑德(Jade)
3. 歐維爾(Orwell)
4. 凱文(Kevin)---主人格
5. 亨里克(Heinrich)
6. 諾瑪(Norma)
7. 戈達德(Goddard)
8. 丹尼斯(Dennis)
9. 海威(Hedwig)
10. 伯尼斯(Bernice)
11. 派翠西亞(Patricia)
12. 波利(Polly)
13. 盧克(Luke)
14. 拉克爾(Rakel)
15. 菲莉西亞(Felicia)
16. 安塞爾(Ansel)
17. 傑林(Jalin)
18. 凱特(Kat)
19. B·T(B.T.)
20. 賽繆爾(Samuel)
21. 瑪麗·雷諾茲(Mary Reynolds)
22. 伊恩(Ian)
23. 普利查德先生(Mr. Pritchard)
24. 野獸(The Beast)
(以上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
被標示的人格為在電影中有出現過的,至於The Beast的出現其實非常有趣,
Kevin為主人格,但因為從小受虐,所以在心理機制"逃避"的保護下出現上述這些人格,第一個產生的其實是Dennis人格,暴力又潔癖,有觀賞裸女跳舞的癖好。

再來是反派人格第二位Patricia人格,喜歡花,像修女一樣非常自制但又易怒,知識內涵深厚的人格。

第三個人格為九歲的Hedwig,不曉得是否因為是屁孩亂搗蛋還是不小心用了什麼方法讓自己可以一直出現在"光"下

以上三位由Patricia為首被稱為邪軍的人格,他們都相信有The Beast人格的存在,而The Beast存在的意義是要保護所有人格,及被大眾所相信"他們"的存在,在電影的角度中,多重人格是被承認的,但是在人格能產生生理改變是被質疑的。而邪軍主要的目的是想要證明這點。
在Dr. Fletcher的治療下,由最穩定的藝術派Barry當作主人格,"原本"也是由他去看診的,但事實上Barry第一次出場是在電腦的影片中出現,再來就是Kevin醒來後說要自殺時又跳出來說話。在電影中一直去Dr. Fletcher看診的其實是Dennis人格假裝Barry人格。

再來是次要人格,有短暫出現的Jade人格,似乎有糖尿病,因為他有提到只有他要打胰島素,Kevin說要自殺後他有跳出來。因為Jade人格在Dr. Fletcher的紀錄中是有這個人,而且Dr. Fletcher後來也跟另外一位醫生和大腦教授解釋不同人格是真的可以改變生理狀態的,我想應該是從Jade上發現的。

最後一個有出線的為Orwell人格,是個歷史知識很豐富的人格,一直滔滔不絕的說伊斯蘭朝代的歷史......Kevin說要自殺後他也有跳出來。

Kevin的人格先暫時介紹到這裡,我想來說說Dr. Fletcher這位角色。

Dr. Fletcher是一位專門治療DID(解離性人格疾患)的醫生,不同於24個比利,她的治療方針並不在於整合所有人格,而是讓所有人格穩定並研究,只有Dr. Fletcher有對付The Beast人格的大絕招,就是講出Kevin的全名。而Dr. Fletcher本人專長於DID的原因為---因為他們永遠都不寂寞。這句話描述出她一人獨居的孤獨與寂寞,所以最後死在The Beast人格手上,因為她捨不得,也懊悔。
電影中有一位大腦教授,但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戲份被刪剪光光,導演其實覺得萬分惋惜,我也覺得如果沒被刪減的話,The Beast人格的出現會讓觀眾認為比較有科學根據(吧?)。
其實Dr. Fletcher樓下有個年輕的腦學家教授Shaw, 他很喜歡Dr. Fletcher的理論,因為多重人格跟腦科學有相關,他也很期待Dr. Fletcher能夠發表學術論文在醫學界領域上成功,但因為Shaw並沒有看過Kevin這位病患,所以多少還是抱持著些許懷疑的態度,在一個三人的討論中,可以解釋The Beast的人格出現的原理。
這三人為Dr. Fletcher,Shaw和Shaw的約會對象(似乎也是腦學科領域的人)。
Shaw的約會對象並不相信多重人格患者可以改變生理結構,尤其是大腦。
Dr. Fletcher用一個我能相信的解釋----安慰劑,去闡述人的意志與相信就能改變生理結構與狀態。
稍微解釋一下安慰劑是什麼東西,簡單來說這個叫做假藥(!?),譬如失眠患者一直失眠,醫生告訴患者他會開安眠藥給病患,病患相信自己的處方籤就是安眠藥,所以就能夠好好入睡,但其實醫生開的只是一些維他命或是保健食品,並不是安眠藥,這種東西稱為安慰劑。而科學證明安慰劑是真的有效的,病患會相信自己所吃的藥因此而好睡,目前每個內科醫生或多或少都會開安慰劑給病患,可能精神科開最多吧,但是安慰劑並不是掰分之百對每個患者有用,醫生會在初診開安慰劑是因為不確定是否為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影響病情,開了安慰劑就有效就表示病患為心理因素才產生症狀。
回到主題,Dr. Fletcher說安慰劑可以改變病患是因為意志相信使之治癒,那麼多重人格患者也能因為相信而改變生理狀態,很可惜Shaw的約會對象還是不相信這麼一回事,畢竟安慰劑並沒有改變人類的生理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佐證不夠強而有力。Dr. Fletcher後來離開時頗失望的,居然沒有人相信她的論點,她家的鄰居都不挺她....Shaw有稍微安慰她,然後就離開了。其實Dr. Fletcher也小小愛慕這位年輕的教授(可惜戲份都刪光光了)
之後Dr. Fletcher再次會診讓Dennis人格正式出櫃(!?),內容談到所有20個人格都不允許他和Patricia人格在"光"下,因為他們是邪惡的,相信有The Beast人格的存在,並認為這樣會危害到Kevin。但是因為某個巧合,Hedwig人格拿到"光"權,聰明的Patricia人格便說服Hedwig人格,使Dennis人格和Patricia人格能夠掌控"光"權。Dr. Fletcher問Dennis人格是否有見過The Beast人格,Dennis人格說沒有,Dr. Fletcher解釋說因為The Beast不是第24個人格,而是一種幻想。在The Beast出現前Dr. Fletcher的說法並沒有錯,因為The Beast人格還在生產中,依照Dennis人格的說法,The Beast人格比他還高大,有堅硬的外皮,有比他兩倍長的手指,當然這種說法太突變了,連Dr. Fletcher都認為就算多重人格能改變生理結構,但要瞬間突變在理論和認知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Dr. Fletcher認為1.可能性太低2.Kevin的父親坐火車離開他,所以產生這種幻想 3.連Dennis人格都沒看過,所以才說這是幻想。
不過就像成語說的"三人成虎"一樣,Dennis,Patricia和Hedwig人格對此深信不疑,所以才造就出The Beast第24個人格出現。

The Beast人格的特性其實是從很多層面所想像出來進而成真,其人格生理結構是由Barry工作的動物園裡,看盡百獸肉弱強食,所以要成為食物金字塔的頂端,Patricia人格也有提到老虎比狗還多14顆牙,所以食人肉。因Kevin從小受虐,所以The Beast人格是破碎而堅強的產物,The Beast人格所吃的是unbroken soul,為那兩位注定領便當的Claire與Marcia。而Dennis人格在殺掉Dr. Fletcher後其實感到萬分後悔,原本他的用意是在保護所有人格,雖然被其他人格稱為邪軍,但他在Patricia人格的堅持下殺掉Dr. Fletcher後便去找Casey,他問Casey他是否真的是邪惡的,在這點可看出Dennis人格想要有The Beast人格出現是因為他真的是想保護Kevin,並想要證明他們並不是劣人一等,而是優人一等。
至於在殺死Dr. Fletcher前他坦白他說謊,其實有看過The Beast人格我覺得已經不重要了,他說有看過其實是三個人格的幻想,真正產生The Beast人格是在車站那時。
最後說說女主角Casey,她一直很冷靜的觀察是因為小時候她老爸教她打獵,所以在被綁架時,她的認知就是她是獵物,而綁架犯是獵人。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逆轉這局面,所以她耍點小聰明試試看逃出的可能性,Patricia人格頗欣賞她的。在刪減片段中,Patricia人格送食物來,之所以能到廚房去原本是Casey把自己比喻成獵物,她說她在農場長大,好的環境下進食可以讓動物長得更好(或是宰來吃時比較好吃?)。因為這句話Patricia人格贊同她的論點,也欣賞她有腦袋。

Casey身為女主角總是要有點特別,所以她的設定是與父親和叔叔去打獵時遭到叔叔的猥褻,之後父親過世後監護人變成叔叔,讓她處在痛苦的世界中,她只好在學校故意滋事留校察看,最後為了特別留這個梗,只好讓那個每次看到髒東西就要求脫衣服的Dennis人格說因為是最後了所以就算了,照常理Dennis人格應該不會就這樣算了....但為了電影最後的高潮,所以這樣設定。
The Beast人格最後看到Casey身上的疤痕就說她是純潔的,唯有受過痛苦的人才能進化,因為這句話Casey在被救後女警跟她說妳的監護人來時,她的眼神變成獵人的眼神,不確定她是否要當場告發她叔叔還是她打算回去完成她小時候沒完成的事情-開槍打死她叔叔。
結局的彩蛋是布魯斯威利飾演的Dunn,結合電影驚心動魄(2002),根據導演的說法,其實這是三部曲,這導演的電影其實都還不錯看,但是礙於片商的宣傳手法不正確,導致影評對於導演後續作品的評價不高。大概就像是明明是喜劇片,片商硬要宣傳成恐怖片,觀眾以恐怖片的心態去看喜劇片當然會對電影評價很低。
印度導演奈·沙馬蘭在分裂中客串大樓管理員,在Dr. Fletcher看監視器時有出現。
另外他的下一部作品為--玻璃,是三部曲中最後一部,因為我自己也忘了驚心動魄的劇情,所以就不討論這塊了,等我看完再補上~
有些人會把這部電影跟24個比利做比較,24個比利中,每個人格在"光"下時所做的事,其他人格都不知道。我個人的解釋為,24個比利中,不在"光"下的人格在沉睡中,主人格也是在沉睡中所以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Kevin出現後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他一直在沉睡,但其他人格雖然不在"光"下,但是是有意識的,只是不能主導任何事情,所以其他人格有共同記憶。至於實際上為何。我也不知道,畢竟多重人格很少見而且我對此研究也不多。The Beast人格的出現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就像電影Lucy的說法差不多吧,人類的大腦一般只用了10%上下,如果大腦開發到100%又會是什麼樣的可能性?所以The Beast人格大概是大腦開發70%~90%左右的狀態吧?能確定的是應該頗短命的(?)
原版的結尾我還頗喜歡的,可惜導演說太黑暗了(畢竟結局是好的),所以才改成最後四位人格在鏡子前說話。
Alternative Ending
(Seat on the roof top,look down the students leave school.)
The Beast: Look at those unbroken souls.
Patricia: Such a waste.
我真心愛這個結尾,不過會有點跟彩蛋搭不上,所以放棄也是有原因的....
The Beast人格像壁虎爬牆壁真的有點像恐怖片,有點讓我驚訝到!
因為這部電影有點深度,覺得需要有點腦袋和喜歡心理/精神學的觀眾看才會覺得這部片好看,不然沒興趣的人會睡著。
留言
張貼留言